隕石級 AI 來惹,還要學 AWS 嗎? 👉 十年拆解整合的旅人觀點 (AWS Community Day Taiwan 2023)

Post Title Image (圖說:投影片主題封面。圖片來源:Ernest。)

這次在社群自發辦理的 AWS Community Day Taiwan 2023 大會上,一方面拆解 AWS 給現場因 AWS 產品資訊繁雜眾多、而資訊焦慮、或苦於尋找方向的朋友們,二方面將原本發表於 4/19 Generative AI 小聚 10 分鐘短講的內容,調整成 20 分鐘的版本,透過舉例讓會眾朋友認識 Framework (框架) 與 Foundation (基石) 的重要性,進而介紹 5 個梳理知識的小工具,並整合於 Ernest PKM IIDEE 或 Amazon Working Backwards 框架中。最後也藉由這個機會錄影作個紀錄。

很感謝 AWS Community Day Taiwan 2023 總召 Amy Lee、Track A 議程組 Eric, Wyne 的邀請,也很感謝現場眾多充滿熱情的志工、贊助商們讓第二屆 AWS Community Day Taiwan 更加蓬勃有朝氣,真的是 AWS 同好以及開發者們的福音。

更多關於個人知識系統的展開內容,可以延伸閱讀 👉 Ernest PKM 從 2023.25 版本 開始,除了梳理人腦,也增加人腦與電腦一起整合工作、以及一些歷史脈絡的架構拆解。

歷史脈絡的重要性,如同 Werner Vogels (Amazon.com CTO) 在 AWS re:Invent 2020 所提到的:


Technology always moves forwards, but sometimes it’s good to look back, to look at where we came from, to understand our foundation.” – Werner Vogels, Amazon.com CTO at AWS re:Invent 2020

Read More

十年海外走跳精選 -- 從海外會眾到海外講者、從海外入門到海外走跳 (COSCUP 2023)

Post Title Image (圖說:COSCUP 2023 議程講題:「十年海外走跳精選 – 從海外會眾到海外講者、從海外入門到海外走跳」。圖片來源:Ernest。)

在 2013 到 2023 十年之間陸續參加幾場開源、技術相關研討會,以及會後社群活動。

預計涵蓋歐美亞三洲這六場活動

  • 亞洲
    • HKOSCon 2015 in Honk Kong (擺社群攤位) (直接開源)
    • OSC Tokyo 2019, Japan (講者蝦委員長的外掛) (直接開源)
  • 歐洲
    • Embedded Linux Conference Europe 2017 & Open Source Summit Europe 2017 in Prague (會眾) (直接開源)
    • Bluetooth Event & Working Group Summit, 2014 in Amsterdam, 2015 in Shanghai (論壇講者/panelist、國際規格制定) (開放規格)
  • 美國
    • Mozilla Summit 2013 in Santa Clara, CA, USA (講者) (直接開源)
    • AWS re:Invent 2022 open source track, in Las Vega, USA (AWS Hero, 會眾, Community Leader Event) (間接開源)

Read More

開源力量:從 Mozilla 到 AWS、從半導體到傳統產業,我的職涯探索之旅 (COSCUP 2023)

Post Title Image (圖說:COSCUP 2023 議程講題:「開源力量:從 Mozilla 到 AWS、從半導體到傳統產業,我的職涯探索之旅」。圖片來源:Ernest。)

從分享的初衷開始,並逐漸擴展到國際舞台上,在美國的 Mozilla Summit 擔任講者、在歐洲藍牙論壇成為與談人。透過他人分享的經驗,能夠讓自己成長,同時透過自己的分享,除了能讓他人獲益,也能整理自己思路。這種正向循環在講者的生涯發展中,是個關鍵飛輪。

在跨域實務經驗方面,講者將分享了他在開源社群不同領域的學習經驗,從擔任 COSCUP-GNOME Asia 外交官、COSCUP 銷售組、到 Mozilla Support 在地化的專案負責人,這些經驗使他有機會挑戰產品和技術整合部門主管。他從這些實踐中學會了溝通、銷售、拆解和梳理流程等技能,並將它們應用於職場工作和產品規劃中,促進了他的職業發展。

最後,講者強調了持續與人互動的重要性。他從 Mozilla 開源社群,到 AWS 技術社群,持續在不同領域中探索,例如接觸 Mozilla FirefoxOS 而開始動手玩 AOSP,再因此而在 AWS 上建立健身物聯網。這種持續的互動使他有機會能夠瞭解市場動向,並接觸到各種技術,進而職涯上逐步前進,往理想與夢想邁進。

Read More

拆解比較:為什麼有時候 AWS CLI create-invalidation 清不掉 Amazon CloudFront 快取

Post Title Image (Photo by Wilhelm Gunkel on Unsplash)

簡介

自從將自己的 blog 從 GitHub Pages 搬到 Amazon S3 + Amazon CloudFront 之後,整個佈署時間、網頁載入時間都縮短許多。

就算是類似 Ernest PKM 個人知識系統 工作流程 這種超級長文類型,網頁載入時間也能有 DOMContentLoaded < 650 ms、 Load < 2.5 s 的表現。佈署時間大幅度地從 GitHub Pages build 平均約需要 10~13 分鐘,縮短為沒有改動圖片時小於 1 分鐘。

但也因此發現下一個問題,CDN 快取週期也要自己管理與取捨了。

Read More

Ernest PKM 個人知識系統 工作流程 (2023.25)

Post Title Image (Photo by Ash Edmonds on Unsplash)

✳️ 前言

(2023-02-16 初版)

從小,國小時候吧,就對筆記本情有獨鍾,喜歡在小本子上記錄一些數字、溫度、時間、窗外隔壁棟大樓的鴿子有幾隻、繞一圈飛行回鴿舍需時多久等等之類。

隨著年紀逐漸增長,一直將筆記本視為記錄、備忘、快速複習的工具,但總覺得跟自己的工作流程搭配不起來,不論是工作上或是家庭上。直到最近幾年,比較融會貫通了些,記錄一下當下自己的 個人知識系統 (PKM) 工作流程。這套工作流程是從許多比我更聰明、更專注在 PKM、Smart Notes 等領域的人們的各種分享中,我自己融會理解並針對我個人情境所歸納出的流程。

這套流程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,但希望藉由分享思路,能帶出一些對話和討論,讓我們、甚至是我們的下一代能夠減少摸索的時間,而能提昇學習或工作效率,進而對社會或人類有些許貢獻。

AI、Machine Learning、ChatGPT、Google Bard、Amazon Titan、Auto-GPT 等各種模型與人工智慧工具,可以為我們處理部分事務,但其也是依循某種流程進而得以運行。若能掌握流程設計的思路,相信還是能在社會、組織中,有所發揮。共勉之。


(2023-04-19 更新 2023.25 版本)

本來想說 Ernest PKM 這系列文章一年週期性更新一次就好,但才過不到四分之一年 (0.25 year),各種 AI 思維、產品如隕石一般降臨,乾脆來個「被迫」產業升級。

想說既然 GPT 版本號是從 GPT-1, GPT-2, GPT-3, GPT-3.5, GPT-4 如此沿革發展,所以 Ernest PKM 也迎來小升級,整合 人腦 與 AI (MLOps) 兩套工作流程,產出 Ernest PKM 2023.25 版本,並選擇在 4/19 Generative AI Meetup 這天發表,與許久不見的老朋友、新朋友們一起分享、見面交流。

Read More

Heptabase Quick Capture mobile app

Post Title Image (Photo by Ash Edmonds on Unsplash)

今天正在整理剛發布的【Ernest 的 個人知識系統 工作流程 (2023)】初稿之同時,發現了很令人興奮的消息,Alan 在 Discord 頻道上宣布 Heptabase 首次踏入行動裝置領域,推出了 Heptabase Quick Capture mobile app。同時在 Google Play 與 Apple TestFlight 發布。

可以直接在手機上將想法快速捕捉下來,記在 Heptabase Quick Capture mobile app 裡頭,然後會傳送到 Heptabase Card Library。更多細節可以參閱 Ernest 的 個人知識系統 工作流程 (2023) 的「2️⃣ 儲存 Inbox」章節段落。

Read More

Ernest PKM 個人知識系統 工作流程 (2023)

Post Title Image (Photo by Ash Edmonds on Unsplash)


👉 本文已更新,按此前往最新版本


從小,國小時候吧,就對筆記本情有獨鍾,喜歡在小本子上記錄一些數字、溫度、時間、窗外隔壁棟大樓的鴿子有幾隻、繞一圈飛行回鴿舍需時多久等等之類。

隨著年紀逐漸增長,一直將筆記本視為記錄、備忘、快速複習的工具,但總覺得跟自己的工作流程搭配不起來,不論是工作上或是家庭上。直到最近幾年,比較融會貫通了些,記錄一下當下自己的 個人知識系統 (PKM) 工作流程。這套工作流程是從許多比我更聰明、更專注在 PKM、Smart Notes 等領域的人們的各種分享中,我自己融會理解並針對我個人情境所歸納出的流程。

這套流程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,但希望藉由分享思路,能帶出一些對話和討論,讓我們、甚至是我們的下一代能夠減少摸索的時間,而能提昇學習或工作效率,進而對社會或人類有些許貢獻。

AI、ML、ChatGPT 等各種模型與人工智慧工具,可以為我們處理部分事務,但其也是依循某種流程進而得以運行。若能掌握流程設計的思路,相信還是能在社會、組織中,有所發揮。共勉之。

Read More

為什麼要參加 AWS re:Invent & 4 場 7 小時主題演講,該從何聽起?

Post Title Image (圖說:AWS re:Cap 系列活動,re:Invent 2022 Watch Party Taipei。圖片來源:Tammy 拍攝。)

起因

今天很榮幸受邀參加台灣 AWS re:Cap 系列活動 之 re:Invent 2022 Watch Party 台北場。見到許多老朋友,也認識了幾位新朋友 :)

分享上個月肉身實體登入 Las Vegas 參加 re:Invent 2022 的親身經驗、分享為什麼應該要實體參加 AWS re:Invent 2022 背後的思路、如何有效率吸收 4 場共 7 小時主題演講 (keynotes) 等內容。

Read More

AWS re:Invent 2022 拆解整合上手包: 五萬人開發者大會,只看一場看不懂?Hero 帶你鳥瞰全局,滿滿七小時四場主題演講

Post Title Image

起因

個人工作之餘的興趣是,沉浸在大量、複雜、沒有頭緒的訊息流當中,藉由拆解、整合,釐清思緒。另一方面是全球 AWS Heros Program 的各種支持,除了可以沉浸於一整週 AWS re:Invent 年度開發者大會訊息流之中,並且可以近距離與全球兩百多位不同視角、不同觀點、不同專業的 AWS Hero 們對談請益。這些滿出來的收穫,在回程班機上, 除了滿腦子想著待會要去哪兒逛銀杏夜景、吃壽司(ㄟ等等,這篇不是要寫遊記…) ,滿腦子在嘗試各種連結收整的方式,本篇是其中之一。

本篇【AWS re:Invent 2022 拆解整合上手包】著重於:

  • 從 7 個小時、4 場主題演講、4 個面向,如何觀察 AWS 佈局?
  • 從「領導者、品牌、公關、行銷、產品、技術、工程」等不同角色,該如何分工消化各場主題演講?
  • 提取資訊後,如何整合回到企業策略、產品開發?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