🍽️ 2025/Q3 東京 KURO MAME TOKYO – 瑞士世界冠軍咖啡師無菜單客製體驗,神谷町極品咖啡之旅 (43P)

(圖說:拍攝於 KURO MAME TOKYO,東京港區神谷町。圖片來源:Ernest。)

關於

每次造訪東京,總想探索一些不同於連鎖咖啡店的特色小店。這次聽聞在日老友 yurenju 介紹,預約了這家瑞士精品咖啡品牌 MAME 在神谷町開了日本首間海外分店。採用「無菜單對話式」的咖啡體驗,立刻引起我的好奇心。

MAME 的創始人之一深堀絵美 (Emi Fukahori) 曾是 2018World Brewers Cup(世界沖煮杯)冠軍,這次在東京開店的理念,是要把好豆子帶到亞洲,並透過對話式、沉浸式的方式,讓顧客也能體驗這些豆子的細節。

需要先預約座位,入座後沒有印刷菜單、沒有固定價目表,而是透過與 barista 的對話,了解你今天想要什麼感受、什麼風味、或個人有什麼偏好,然後 barista 會推薦最適合的豆子與沖煮方式。這種體驗對我來說既新鮮又期待(雖然價格確實不走平價)(外帶便宜很多)。

推開門進入,立刻被這個空間的氛圍吸引。極簡、溫暖的自然質感,牆面多以淡色泥質或漆面,有種洞窟般的包覆感,讓人可以專注於咖啡本身。

吧檯是主要的座位區,可以坐在吧檯前與 barista 互動。整個空間設計由 MHAA 建築設計事務所負責,強調「安靜、沈澱、讓咖啡體驗為核心」。沒有過多的裝飾,沒有吵雜的背景音樂,就是一個讓你可以好好感受咖啡的地方。

櫃檯旁有個小的展示區,陳列著各種稀有的咖啡豆,大多為 Competition Lot(競賽用批次)或獨特農場的限定批次。Barista 會先與你對話,詢問你平常喜歡的風味(例如:酸味、果香、發酵風味或柔順口感),然後推薦適合的豆子。

這種對話式的服務,讓整個體驗變得很個人化。不是只是「點一杯咖啡」,而是「與 barista 一起探索今天最適合你的那一杯」。對於喜歡探索咖啡的人來說,這種互動本身就是一種樂趣(當然,如果你對咖啡了解不多,可能會感到有點壓力,但 barista 都很親切,會引導你慢慢找到喜歡的方向)。

方向

(從日比谷線的神谷町駅 2 號出口走出來,外頭天氣晴朗。甚至有些晴朗過了頭。)

(出站後往住宅區裡頭走,看起來是新的建案或商區?KURO MAME Tokyo 位於一樓。出地鐵站後,走路一兩分鐘即可抵達。)

(KURO MAME Tokyo 外頭有許多植物,看起來很舒服。我提早一點點抵達。)

(我預約的是平日早上十點,咖啡店剛剛開門。接待我的 Shu-san 說這個時段只有我一位客人,座位可以任選。(喔耶!幸運!))

(趁著服務人員還忙著開店時,記錄一下面對門口的左側這個外帶窗口。前幾天剛拜訪了六本木的 Verve Coffee Roasters 和 STREAMER COFFEE COMPANY AZABU-JUBAN 想說來體驗一下預約咖啡店的魔力。)

(原本預約是選手扶椅,但現在只有我一位客人,充滿好奇心的我,立刻改變心意選了離豆子和機器比較近的吧台座位。)

(一剛入座,送上一杯小巧份量剛好的開胃透明茶。咖啡師們的英文很棒。)

環境

(還沒見到豆子本人,先看看設備、空間、光線。我預約的時段是早上 10:15,但咖啡師有空,我也有空,10:00 就邀請我入座。(外頭是攝氏三十七度的高溫東京))

(除了寬敞的吧台,也有落地窗邊的座位空間。)

(店內以米駝色調打底,搭上黑色的器材以及綠色植物的點綴,讓人很放鬆舒服。)

(外帶專用機上寫著「the best coffee is the coffee you like」,這也是這家店想要帶給客戶的意念吧。)

(照片右側牆上的豆罐,要不是左側有個水壺,還以為是專業保養品?!如果有機會再更早或傍晚時段來拍攝,落地窗灑進來的光線配上整間的咖啡香,可能更加魔幻。)

(放空專用椅。我有偷偷問可不可以拿電腦出來工作一下,被禮貌回絕了。來到 Kuro Mame Tokyo 就專心與咖啡一起度過預約專門時光吧:)

(店內一致的色調色系,相比於窗外的色彩繽紛,偶爾就是需要一些隔絕紛擾的 me time。)

(四格自拍照?!喔不,仔細看,這不是個普通的手沖壺,這是 2018 年 World Brewers Cup 第一名的獎杯(獎壺?!)。)

(天花板沒多做處理有點可惜,但整體空間已經是很用心處理細節了。在牆上拉一條水平線加上植栽,妙手一筆:)

(三五好友,揪團喝咖啡?週末可能要一起搶到位置?不確定。但我喜歡平日,錯開各種人潮。)

(這個角度更能一眼感受到室外的喧囂,與室內專注享受咖啡、被咖啡包圍的那份用心與沈浸感。(也有可能我不小心包場,比較好沉浸?!人數一多可能還是會有喧囂?!可能吧,看當天的調性。))

(但總之,我想要去喝咖啡了 :p)

菜色

手沖咖啡 (Hand Drip Coffee) (¥4,000)

⭐️⭐️⭐️⭐️⭐️ 5/5

入座後 barista Shu-san 介紹說本店沒有菜單,是依照客人的口味來推薦豆子和烹煮方式。

我跟他說我之前以為咖啡要苦而都忽略了酸味,最近開始想要練習學習酸味,跟他說我想要一點酸,手沖,熱的。他推薦了一支來自哥倫比亞的豆子。

整個沖煮過程就在眼前進行,可以看到 barista 對水溫、注水速度、萃取時間的細緻控制。(嗯嗯跟我平常對工作流程的訪談一樣細緻(自己講 XDD))

第一口喝下去,秒懂!就是我想要的一點點酸,一邊聊天一邊隨著溫度降低,又能感受到花香和些微的甜感。相信會被 Kuro Mame 選中的這些豆子,風味層次應該都相對豐富,所以就一口一口慢慢嘗試感受變化。

我們聊了咖啡、聊了美食,聊到我有一篇紀錄六本木早餐的 blog post,用手機開起來給 Shu-san 看,滑到 Fulgen coffee 的照片,說我喜歡那次冬天一大早去 Fulgen coffee 喝熱美式可以自己調濃度的經驗,好巧不巧,Shu-san 說他之前也在 Fulgen coffee 工作。

(手沖的設備先準備好。)

(磨豆、秤重)

(有一小杯可以聞聞研磨過後的香氣)

(一開始覺得杯子有點小巧,但後來回想,是一種衡量過後的剛好。跟我們在為客戶規劃商業流程與技術架構相似,都是一種衡量過後的剛好。)

(Shu-san 開始手沖。在家我可以花幾個小時準備食材、熬煮高湯,但手沖我一直不敢挑戰,還是來店裡欣賞職人手沖就好。)

(吧台的搖滾區視角。)

(其實我們就一邊聊天、一邊交換對於咖啡、對於食物、對於旅行的各種經驗,可能也都融進去再咖啡味道裡頭了吧,在很專注的時候,總會形成些什麼。)

(論光影與杯子尺寸的比例。)

(「你知道最後那一滴就要 40 yen 嗎?」沒有,我們當下在現場並沒有聊到任何數字。反倒是在旅行和生活的過程之中,我們是否都如此在意當下的每一滴?又或者美好的記憶點,我們會不會也希望剛剛好的小杯就好,剛剛好可以記得。)

(Kuro Mame Tokyo。我的第一杯無菜單咖啡獻給東京。)

(看著這麼大的檯面,我真的好想把 reMarkable Paper ProMacbook Pro 拿出來工作,哈哈。)

(記錄一下編號 11 號的豆罐。El Placer。Geisha White Honey。)

(粉紅 11 號。)

義式濃縮咖啡 (Espresso) (¥4,000)

⭐️⭐️⭐️⭐️⭐️ 5/5

喝完手沖後,一來很享受包場聊天的份圍,很像當年在波爾多走進老爺爺酒莊,聽著老爺爺的各種葡萄酒故事、阿拉伯人來開價很多次他都不想賣掉,他只想傳給用生命熱愛葡萄的人。

二來想說來都來了,後面也沒有緊湊的行程(直到下午才有緊湊線上會議),於是我好奇地問 barista 是否能試試看同一隻豆子的義式濃縮(啊我就實驗宅,用 debugger 邏輯來記住我的咖啡體驗)。他說剛才那支豆子不適合壓濃縮,推薦了另一支來自巴拿馬的豆子,風味走向與剛才的手沖完全不同。

Espresso 的萃取也是在眼前完成,可以看到濃郁的 crema 慢慢流出。一小杯,卻蘊含著極其濃縮的風味。我在家從沒壓出這麼多 crema,覺得驚奇。

第一口是很厚很多的味道,一點點苦,但不會酸。跟原本腦中想的不一樣,可能腦中還在想著前一支的酸與亮度,好馬上清除 context,切換到厚實。

但隔了一陣子之後甜味和酸味居然溜了出來,完全不同風味,超棒!繼續聊了一陣子(嘿嘿我拿到 Shu-san 推薦的兩家咖啡店,下次路過東京來去試試,其中一家前幾天在清澄白河有差點經過),第三段的味道可能時間久了之後溫度太低,整個苦味跑出來。

我很高興我有加點這杯濃縮 :)

(改用另一台研磨機,顆粒粗細不同。)

(好認真的各種器材、元件。)

(壓一杯濃縮看起來也沒有比手沖簡單多少。(是我平常太簡約 XDD)喔倒是這台 WEBER Workshops 的機器跟蘋果和台灣都有關係,創辦人 Douglas Weber 在蘋果擔任產品設計多年,機器是 Made in Taiwan。)

(超美型義式機!)

(超厚一層 crema 怎麼辦到的!)

(好愛這層 crema,但第一口直接被厚重爆擊 XDD 好險兩杯之間 Shu-san 有準備水讓我口味歸零。)

(這一杯,為所有在幕後在意細節的職人們致意。細節可以堆砌,但細節能否形成市場,也需要堆砌。)

(記錄一下豆子。Esmeralda - Lot 7。Geisha Natural。)

結論

兩杯咖啡的風格完全不同,但都展現了極高的品質。

如果用我淺薄的葡萄酒知識來做對比,第一杯手沖的明亮很像粉紅酒,酸度均衡、與各種食物百搭、平常在酒單上不一定能見到、但在鄉村或產地卻是常備佳餚。唯獨因為輕盈,手沖過程需要細膩照顧。

第二杯濃縮的厚實很像波爾多,剛開瓶時的醇厚直接撞進味蕾,直接刷滿存在感。傍晚在河岸旁餐桌開瓶之後,隨著夕陽西下,桌上蠟燭與一旁微弱的燈泡帶出微光中的酸與甜,這是最年輕力盛的光影,直到夜晚降臨上了最後一道甜點,會忍不住再點一杯 espresso 作為這頓河岸法餐的結尾。

KURO MAME TOKYO 的無菜單對話式咖啡體驗,對我來說是一次非常特別的旅程。不只是喝到高品質的咖啡,更是與 barista 的互動、對話、學習、反思、回味各種味道的過程。

最後離開店前,遞出卡片,收下已經折起讓客人看不到數字的收據,是某種活在當下、職人與職人對話的情緒價值與包場價值,這數字從價格來看可能離群,從價值來看值得再訪。

我們的事業不也在追尋相同屬性的客人嗎 :)

(謝謝 Kuro Mame Tokyo、謝謝 Shu-san,幫我補充能量。)

(喝完咖啡,走出來看看東京鐵塔,來發射一下電波吧!(等等,這是什麼工程師的對話?!))

(來去麻布台之丘覓食吧!)

資訊

  • Name = KURO MAME Tokyo (完全予約制)
  • Address = 神谷町 Place E1 Building 1F, 4-3-13 Toranomon, Minato-ku, Tokyo, Japan (東京都港區虎ノ門 4-3-13 神谷町 Place E1 建築 1F) (從東京地下鐵日比谷線神谷町站步行約 2 分鐘)
  • Google Maps = https://maps.app.goo.gl/ruzcCk2zZNyS7UbS7
  • Reservation = tablecheck